Friday, September 28, 2018

香港不會有第二個梅艷芳: 寫在梅姐的 54 歲冥壽

「香港不會再出現第二個梅艷芳。」在梅姐去世之後,很多人講過這句話,包括陶傑、黎小田及鄭裕玲等。究竟,是什麼造就了梅姐?她歌路縱橫、台風出眾、演技出色,這都是她個人非凡才藝。但在個人因素以外,梅艷芳之所以成為梅艷芳,還有特殊的時空背景——即是香港的那個時代。
Anita Mui 梅艷芳


原文刊于香港《立場新聞》2017/10/10
原文作者: 芳心薈

香港不會再有小歌女

今天,一個讀小學的港孩可能未識綁鞋帶、剪指甲,要家傭伺候在旁。但在那個年代,八歲的梅艷芳已經賣唱搵錢,有數年登台經驗。

60年代,香港走向工業化,但多數香港人仍活在貧困中。由於家貧,梅艷芳幾兄弟姊妹從小開始工作,幫補家計,而她就從五歲起在荔園唱歌表演。荔園在1949年開幕,以今天的標準看來很簡陋,但當時已是香港最大規模的遊樂場,為香港人帶來不少歡樂。在貧窮的60年代,誰也預料不到荔園會孕育出一位耀目巨星。那個小小的舞台,曾讓小時候的梅艷芳得到很多舞台經驗,練就一身好武功。

由於難以兼顧學業與登台,梅艷芳初中未畢業就輟學,成為全職歌手。在荔園之後,她在歌廳、舞廳、夜總會唱歌。那是70年代,香港經濟發展,市民的娛樂生活越來越豐富,灣仔、銅鑼灣、旺角、尖沙咀都有夜場,夜夜笙歌。年少的梅艷芳趕場表演,她會穿古裝唱黃梅調、穿男裝唱粵曲平喉,穿洋裝唱鄧麗君,穿A-go-go裝唱粵語片主題曲。

在荔園及歌廳唱歌,自然要迎合大眾口味,什麼歌流行她就唱什麼。這某程度可以解釋,除了天賦過人,為什麼《將冰山劈開》的豪邁叫喊、《似水流年》的淺唱低吟、《蔓珠莎華》的哀怨激情,她都手到拿來。荔園與歌廳,記錄了60及70年代香港人的娛樂生活,也培養了一位香港巨星。那是一個充滿奇蹟的香港。

Anita Mui 梅艷芳

香港不會再有華星

今天,香港一張唱片賣一萬幾千張已算暢銷,廣東歌不但衝不出珠三角地區,就連在香港都少人認識。但在那個年代,剛出道三年的梅艷芳已賣出數十萬張唱片。

梅艷芳在1982年第一屆新秀歌唱比賽勇奪冠軍。80年代是香港電視業的黃金期,TVB開辦新秀大賽把勢力伸延至唱片業,結果十分成功。梅艷芳得獎後加入TVB的附屬公司華星唱片,成為華星的大師姐。當時,華星這間純本地公司與華納及寶麗金等國際級大唱片公司的香港分部分庭抗禮:寶麗金有譚詠麟,華星有勢均力敵的張國榮;寶麗金有實力派張學友,華星有唱將呂方;寶麗金有老成的李克勤,華星有新潮的杜德偉;在女歌星方面,梅艷芳更是大殺三方,多年來沒有對手。

香港的唱片業在80及90年代非常蓬勃,銷量達雙白金(即10萬張)以上的唱片不計其數,梅艷芳一出道唱片銷量就達到白金,1985年出版的《壞女孩》更賣出72萬張,打破香港的銷量紀錄。如果每個家庭平均有四人,即是有近300萬人家裡有這張唱片,是當時香港人口(500多萬)的六成。或許可以這樣想像:當年在晚飯後,香港有一半家庭都在播著《壞女孩》。而除了《壞女孩》,張學友《真情流露》及張國榮的《Summer Romance》同樣有數十萬銷量。那是廣東歌的輝煌歲月,不只在香港,連中國大陸、台灣聽眾都朗朗上口唱廣東歌。

香港不會再有梅廿八

今天,可以在紅館開十場以上演唱會的歌星,都起碼有十多年以上的資歷。但在那個時代,梅艷芳出道幾年就開了28場演唱會。

四小龍時代的香港人消費力強,很多人願意付數百元看一場演唱會。特別到了80年代,紅館成為歌壇殿堂,不能開20場演唱會的人都稱不上巨星。梅艷芳首次開個唱時只出道短短三年,就有15場的佳績,在1987年更開28場打破當時紀錄,被稱為「梅廿八」,她後來在90年及91年亦開了兩次30場的演唱會。在1985至2003這18年間,她在紅館開了147場演唱會,累積觀眾140多萬人次。

又來計計數:在1990年香港人口是570萬左右,30場演唱會約有30萬觀眾,即是每19個香港人就有一個看過她某個演唱會。或許可以這樣想像:1990年夏天如果在尖沙咀一間坐了40多人的茶餐廳問有誰看了「百變梅艷芳夏日耀光華」演唱會,就會有起碼兩個人舉手。而除了場數,梅艷芳建立的一種華麗而多變的演唱會模式,歌星要載歌載舞、頻換造型,亦成為香港演唱會的標準典範,有不少人仿傚。在梅艷芳之後,一些不精於跳舞的歌星(如陳慧嫻、鄭伊健等)亦要為演唱會排舞,而一些平時不玩形象的歌星(如周慧敏)亦要在演唱會以華麗誇張的形象示人。這種「梅艷芳模式」深深影響華語歌壇的演唱會文化。

一位巨星,一個年代

梅艷芳的魅力與才藝,一方面為我們提供極盡視聽之娛的表演,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香港流行文化最輝煌的時代。陶傑曾經這樣寫:「梅艷芳之所以擁有一條成功的獨步秘方,有如可口可樂公司的最大商業秘密,不可公諸於世,即使公開,也無人學會,正因為她的雙手,上摸一個苦難的世代,她的一對腳,下踏一個繁榮的末代。」(注)今天是梅艷芳54歲冥壽,讓我們懷念這位代表著這個城市的「香港的女兒」。

Anita Mui 梅艷芳

注:陶傑:<永別香港艷麗的蝶魂>,《壹本便利》,2004件1月8日

原文作者: 芳心薈
圖片由芳心薈提供
芳心薈(Mui Nation),一個成立於2007年的梅迷組織,愛梅艷芳,愛香港,愛香港流行文化,並深信「香港的女兒」梅艷芳背後有種值得宣揚的香港精神。芳心薈多年來舉辦活動,參與慈善工作,既紀念梅艷芳,也推廣香港流行文化。

Source: 香港《立場新聞》2017/10/10

Jo's Note: Although this article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one year ago, it is never too late to keep a record here for future reference. Many websites are gone after all these years.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