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October 11, 2018

懷念梅艷芳・紅館演唱會祖師孭飛 廿二歲獨挑紅館大台

我知道,連玩 facebook都被新一代視為過氣,光是「寫日記」這三個字,更將老皮老骨暴露得一乾二淨,但這些看得到的回憶,透過已泛黃的書紙、稍稍褪色的筆迹,實在比網上重溫鮮活得多。
梅艷芳盡顯光華演唱會

撰文:張勤

1986年,我的第一篇日記,記下的是一個畢生難忘晚上──當年1月14日晚,我處身紅館山頂位,觀賞《梅艷芳盡顯光華演唱會》,尾場!

少不更事,紅館於我曾是神秘的殿堂。第一次探險之旅,來自1985年暑假的《青年偶像演唱會》,真正見識到「山頂」之所以號稱「山頂」,驚恐與畏高同時蠢蠢欲動,但同時四面台環迴大包圍的震撼,又絕非伊館可比。
梅艷芳盡顯光華演唱會
廿二歲單拖紅館大台

從現場反應實測,當年五大「青年偶像」,張學友與呂方正如日方中;女子組方面,仍在「騎着白馬披着白絲巾」的林憶蓮氣若柔絲,DJ 歌手林珊珊則以無敵觀眾緣繼續討喜,反觀被安排壓軸的陳慧嫻,在未有形象設計的輔助下,自費往芝柏婚紗訂製戰衣,配襯一對粉紅色芭蕾舞鞋,包裝成白雪小公主的下場很悲慘,全場幾乎萬眾一心喝倒采,震耳欲聾,根本無法聽清楚她所唱的新歌《花店》(或因我也忙於噓埋一份),唱罷茫茫然返回後台,慧嫻腦海一片空白,不明白自己做錯了什麼──就算就算多平凡

梅艷芳與林珊珊同年,也不過比慧嫻與憶蓮分別年長兩、三歲,但梅姐肯定不屬「青年偶像」的範疇,層次地位明顯超然,當她以剛滿廿二歲之齡,準備登上紅館舞台,宣傳海報一出,我已決心要去朝聖,較深印象是亮出一條纖瘦美腿的那張,閃鑽高跟鞋與咪高峰同樣矚目,尚有另一款特寫單手拿着咪高峰,那隻是姊姊梅愛芳的替手;當時最貴價門票為180元,對每天僅得十元零用錢的學生哥來說未免有點吃力,但我仍豪氣地進貢120元,很慶幸當時毋須通宵瞓街,或與排隊黨搶飛,去通利琴行就買到心頭好。

《梅艷芳盡顯光華演唱會》的監製是吳慧萍,她堪稱紅館騷的開山祖師,製作了紅館首個演唱會:1983年許冠傑演唱會,最初體育館設計並沒打算替歌星服務,吳慧萍由零開始,費盡唇舌說服有關官員,她所帶來的舞台設施,不會對場館造成任何損傷,為奠定香港演唱會文化立下汗馬功勞。
梅艷芳盡顯光華演唱會
吳慧萍黎小田為歌單紥馬

吳慧萍的變法有兩大竅門,rundown(歌單)是湯底,豐富而有層次的溫感、味道,確保能發揮以至提升各種食材的價值,一切需有系統的細心鋪陳,一開始先來小高潮,之後稍吊胃口平淡一陣,引你期望再達至最後的蕩氣迴腸,散場時念念不忘有迴響,方為大師傅的真功夫。

接手梅艷芳的第一次,吳慧萍的最大任務,乃將她的演藝潛質與舞台魅力盡情發送,從新人催谷至巨星層面,所以演唱會名為「盡顯光華」,甫開場立即要令觀眾入局,吳慧萍出動一個超巨型水晶球,利用射燈與鐳射激光,打到全場每一個觀眾身上,營造光芒四射的巨星氣勢,這個設計確令我目瞪口呆,從此看每個演唱會,我會特別留意歌手的開場。

當時梅艷芳只擁有三張半專輯(半張是與林利、胡渭康、蔣慶龍合灌的《心債》),派台不久的《壞女孩》正蘊釀爆發,最紅的歌仍是《似水流年》,順理成章,黎小田想將《似水流年》置於 encore前壓軸,但吳慧萍聽過所有歌曲後,竟選了從未曝光的《孤身走我路》(收錄於演唱會期間推出的新專輯《壞女孩》,改編自山口百惠《This Is My Trial》),吳慧萍的理據是,梅艷芳自少家境欠佳,賣唱十多年才熬出頭來,情場上又經常自嘆空虛、寂寞,《孤身走我路》的詞意正好是夫子自白,一句「是誰在耳邊輕鼓舞」更掀動粉絲矢志追隨的效忠情懷,內心暗暗許下承諾,日後要再疼阿梅多一點!
梅艷芳盡顯光華演唱會
可是,黎小田並不同意這個大膽構思,吳慧萍索性分別錄好兩款 rundown,召集梅艷芳、黎小田、華星高層蘇孝良、劉培基等從頭到尾聽足兩次,以最民主的方式解決紛爭,投票結果,吳慧萍 rundown以大比數勝出,梅艷芳亦交足功課,在演唱會邊唱邊哭,輕易地打動了所有觀眾,翻開日記,我確有重點落下這一筆:「連我這個微不足道的旁觀者,也覺有點心酸,現在《孤身走我路》已成為我的心愛歌曲了!」

唱《IQ博士》錄音室發脾氣

吳慧萍另一個致勝竅門,是燈光。

當時日本出品完勝香港,除了科技領先,燈光師更會將所有歌曲聆聽一遍,從中設計適合氣氛的花款與效果,以免出現悲歌卻有熱鬧燈光襯底的尷尬事件,專業度爆燈;於是,吳慧萍命人將所有歌詞翻譯成英文,時至今日,她的舊下屬仍抱怨這是多此一舉:「俾鬼聽咩!」吳慧萍由始至終不為所動,所以我會記得,《梅艷芳盡顯光華演唱會》絕對突破從前「海城夜總會」、「利舞台」的舊式框框,唱到《IQ博士》時,激光投射出IQ博士、小雲與小吉的Q版影像,明顯是燈光師既有技術也用心構思,所合成的嶄新感官結晶。
梅艷芳盡顯光華演唱會
記得無綫宣傳《IQ博士》主題曲,玩了個「誰是歌手」競猜遊戲,以我對梅艷芳的鍾愛,加上她在無綫的超高曝光率,居然猜不出答案來!許多人以為,梅艷芳是為配合動畫,故意撚出一把卡通聲,真相卻是,錄歌時天后正在發脾氣──她想將主唱《IQ博士》的機會,讓給姊姊梅愛芳,灌唱效果卻不被黎小田採納,梅艷芳有點生氣,求其鍊起把聲去唱,竟獲黎小田大力叫好:「係啦,應該係咁唱!」梅艷芳唔知好嬲定好笑:「唔係啩,咁都得?」

這就是得天獨厚。那個晚上,不止與梅愛芳合唱《風的季節》,梅艷芳還唱了《幻影》、《不了情》、《萬惡淫為首》幾首別人的歌,跨性別、跨世代、跨領域,首首動聽兼有個人風格,「花$120去看這個演唱會,值得!」是這篇日記的結語。

當下以為,一夜歡愉百二蚊,已物有所值,今日方知,那是品味一世的厚重回憶

梅艷芳盡顯光華演唱會
(左至右)張國忠、吳慧萍、梅艷芳、陳家瑛、金廣誠,奠下香港演唱會盛世的先鋒。


原文出處:壹週刊・壹經典
撰文:張勤・圖片:ahho hovik

延伸閱讀:Come Back to Love・梅艷芳盡顯光華演唱會(1985-86)廣告/海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