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anuary 4, 2013

斷線木偶


 Photo: Fewa Lake, Pokhara

Day 3: 2012-12-23, Part 2 in Pokhara, Nepal.


接上文Part 1魚尾山下

Gupteshwor Mahadev Cave出來,先看到的就是一座西藏佛廟。寺廟後面的大草場上,有許多學生立正列隊站着,周遭都是圍觀的羣眾。經詢問下,才知道我們剛好遇上了鄰近一所學校的運動會開幕禮。我不知道那所學校是否是西藏學校,但當時那運動會開幕禮的好些嘉賓都是西藏和尚穿著,或許有許多學生都是來自附近的西藏難民村吧。

Chhorepatan Higher Secondary School

除了沒有學校樂隊現場演奏外,這所學校的運動會開幕禮跟一般學校的沒什么分別,但改以民族舞蹈表演代替。由於尼泊爾向來甚受印度文化影響,所以他們的民族舞蹈表演讓我們看起來很像Bollywood大片裡的印度舞。


Tashiling Tibetan Refugees' Camp 西藏難民村




這個位於Pokhara市區,在Devi's Fall和Mahadev Gupteshwar Cave附近的西藏難民營,約千人左右居住,住的大部份都是自1959年後陸續從中國西藏遷移至此的西藏人,已经是第二、三代難民了。今天,尼泊爾境內約有一萬五千名西藏難民,而且每年仍有約800人繼續偷渡來此。十三座難民營中,七座位於加德滿都、四座在波卡拉(Pokhara)。雖然尼泊爾政府規定這難民營的民居建築都只能是單層的,但是這裡的生活物質條件卻明顯的比許多尼泊爾人的都要好。民居建築物景然有序,沒有滿地的垃圾,乾淨整齊,村內少數藏族傳統裝扮的人民,有著轉經輪的小佛寺,廣場中央隨風飄揚的五色經幡,不遠處山頭上帶著藏族風格的巨大白色佛塔,悠閒愜意的氣圍會讓人誤以為這是西藏,一點也不像是離鄉背井的西藏難民集中地。或許,就只有隨處可見的寫着Tibetan Settlement、Tibetan Refugee告示牌提醒着我們這些遊客----這是一個難民營。

在手工藝品中心的入口處,張掛着一張大大的Tibetan Burning的海報,提醒世人西藏人民自焚抗議中國的統治。我無法理解是什麼樣的因素和動機,讓藏人採取這種極其悲慘壯烈的方式來抗議,也不以為這種方法有效。或許是我孤陋寡聞,但我所知道的佛教,并不是這樣的。佛教反對自殺,自焚并不符合佛教教義。但是換個角度來看,選擇在違反教義的情況下自焚,是否更在在顯示了西藏人的絕望心情?可是,當我在網上Google時,找到不少與自焚相關的"海報",反讓我覺得這種自焚行為是被有意鼓吹下的行為(felt like burning is being promoted)。希望這只是我無知的錯覺。

Shree Garden Dhargay Ling Monastery



由於當天是周末,難民營裡的手工藝品工廠沒開,我們對地毯也沒興趣,隨意看看就離開了。倒是離開前到難民營裡的西藏喇嘛寺參觀了一下。寺堂裡面不大,裡面放着一張大大的Dalai Lama年輕時的照片,裡面散發着一股發霉汗臭味,讓人不想久留。

由於烈日當空,我們決定回到旅館小休一回,而後再到Lakeside的商店搜購紀念品。

Pokhara位於尼泊爾中部,在尼泊爾語意為「湖城」,是尼泊爾第二大城市,人口約35萬。歷史上曾是西藏和印度之間重要的貿易中轉站,當地以農業爲主,1970年才通公路,之後才逐漸出現旅遊業,以雪山和湖泊等自然景觀成為尼泊爾著名的旅遊勝地,其中就以費娃湖(Fewa Lake)邊的Lakeside一帶最為熱鬧集中。Pokhara也因為被多座著名高山圍繞,所以滿街都是推銷登山行程的旅行社或是販賣登山用品的店家,不管是短則數日長則數月的登山行程皆有。除此之外,就以銷售Cashmere圍巾披肩、手工藝包包、尼泊爾軍刀等的商店最多。

也許這裡真的有很多來自中國和台灣的遊客,這裡許多商店的老闆(或店員)都能說得一口流利的中文,見到我們兩個亞裔總是第一句就以中文問候:「你好,要買什么?請進來看看。」要是我們完全沒反應才來句日語「Konichiwa」,又沒反應就試粵語,再沒反應才用英文Hello。我們總是故意不做反應,讓他們一一猜去。我覺得,國籍重要嗎?還是他們是看國籍來開價?


由於尼泊爾人信奉印度教的關係,黄牛被視為聖牛,因此這裡的黄牛都不用勞動耕地或拉車,可随心所欲享用人們放在家門前的供品,更不會被宰殺成為桌上佳餚。在大街上,常常可以看到一隻隻的黄牛在繁華大街上消遙自在的散步。雖說只有黄牛是神牛,一般印度教徒是可以吃水牛的,可是據我們所見,水牛在這裡也生活得蠻滋養的。你看,上圖這隻水牛就在車龍馬水的大路上喂奶,一幅「泰山崩於前,我自巍然不動」的神態。

Lunch - Dal Bhat & Momo - Courtyard Cafe, Barahi Hotel

午餐,又是在酒店餐館內解決。這回吃的是尼泊爾人最愛的Daal Bhaat。Daal指的是伴飯的豆湯,Bhaat是飯,一般配有三、四種菜料,外加咖哩雞或咖哩羊肉。味道有點像我們吃慣的印度料理,卻又不會太辣。所以作為熱愛肉類的肉食動物,雖然不太喜歡那些配菜,但仍吃得淨淨有味。這回我們終於吃到了期待中的momo西藏式餃子。說是餃子,我覺得更像是鍋貼。這碟momo沒什么出彩,樣子看起來像是從超市回來煮熟就吃的鍋貼。

Boating at Fewa Lake


Ours are the Rs.350 per hour per boat with boatman.

午餐後,我們到Fewa Lake(Phewa Lake)去泛舟遊湖。Phewa Lake(或費娃湖)面積約52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約8.6米,是尼泊爾的第二大湖泊。由於周末的關係,遇上很多當地的印度教徒到湖中的Barahi Temple朝拜,所以人潮很多,導遊也花了好些時間排隊買票。在等待的時候,我們看到許多船隻都坐上十多個人,而且全都沒有救生衣,感覺有點怕怕。幸好,我們連同導遊三人坐的是Rs350一個小時包船夫的包船服務。



上船後的第一站是先到湖中小島Barahi Island去參觀Barahi Temple。

Barahi島上有一座建於18世紀、供奉印度教Barahi女神的巴拉喜廟(Barahi Temple),此廟巴拉喜女神主司愛情與婚姻,所以前來祈求的尼泊爾婦女、情侶也絡繹不絕。當然非印度教徒的我們,依例只能遠觀不能進到廟中。這座香火鼎盛的廟寺佔地不大,也許是女神的關係,廟寺的外牆裝飾得相當美觀,它是我在尼泊爾見到最美麗的印度廟之一。


 Left: Our boat at the right; Barahi Temple on the Barahi Tal (island)

參觀完Barahi廟,搭上小舟回到湖中,隨船夫擺佈,開始享受這浮生半日閒,湖的對岸是滿山的綠野森林,烈日當空卻因為湖面上零落的霧氣,扮隨著微風,讓人昏昏欲睡,遠方的山頭也因為霧氣而無法看清,更別說雪山倒影。雖說尼泊爾是山國,沒有我鍾愛的海岸,雖然我與雪山倒影無緣,可是這Fewa Lake依然散發着她獨特的魅力,讓我謀殺了不少的鏡頭。




Dinner at Once Upon A Time Restaurant


晚餐在我們強烈要求下,導遊給了我們三千盧比的零用錢自行出去尋食。我們選了《尼泊爾,玩全祕笈》介紹的Once Upon A Time餐館,離我們的洒店不過兩個路口,就在Lakeside大路旁。基於前車之鑑,由於擔心晚餐六點多回來時街道又黑黑的,所以我們提早在五點多就到了餐館。這間餐館外表和樓下看來一點也不出色,但樓上的裝潢就很有特色,很像回到中世紀的年代,餐館中間還有個火爐,不只照亮了整間餐館,也讓人覺得溫暖,一群尼泊爾人就圍着火爐聚餐話家常,很愜意。我們選了樓上的座位,視景很好,可以欣賞Lakeside Street景色。


我們點了這間餐館的特色Pizza,配上自選的三種配料,Salami、Mushrooms和Cheddar Cheese,另加一盤Chicken Momo和一杯當地著名的Masala Tea。既然在當地是有口皆碑的,它的食物口味當然不會差了。吃過它的Pizza後,我才明白為何許多人來到Pokhara總愛點Pizza吃了;而它的Momo,也比午餐在Barahi Hotel的Courtyard Cafe的好吃得多了,至少它是鮮做的。


別看我們只要了兩份食物,由於那Pizza的很夠相當,結果我們無法吃完,只能勉強把那Momo消化完。結帳時,結果整個晚餐連帶服務稅只花了Rs.675(about USD$7.7),價錢算是相當便宜。

由於是周末,今天夜晚的街道通火照明,讓我們事先準備好的手電筒變得英雄無用武之地。由於我們已在早上搜購了必要的紀念品,也沒有什么想看的,晚餐後就直接回到酒店休息了。


末日之旅全記錄
  1. 末日之旅 - Itinerary
  2. 末日之旅----前記 - Visa Application
  3. 中世紀之戀 - Bhaktapur
  4. 天上人間 - Nagarkot
  5. 莫問一生 - Nagarkot to Pohkara
  6. 魚尾山下 - Pokhara I
  7. 斷線木偶 - Pokhara II
  8. 永恆的佛眼 - Swayambhunath Stupa
  9. 眾神廣場 - Kathmandu Durbar Square
  10. 生命的聖地 - Pashupatinath Temple
  11. 生生不息 - Bouddhanath
Note: Click to enlarge for better viewing - all photos in this post can be enlarged

【相關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