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的輝煌和黯然,都留在這個見証過數個帝國興盛衰亡的城市記憶中了。
Day 7: 2012-09-20 Istanbul 伊斯坦堡
伊斯坦堡在被成為帝國的首都之前,曾叫做Byzantium拜占庭。這城市曾是以下數個帝國的首都:
- Roman Empire 羅馬帝國(330–395) - New Rome 新羅馬 Constantinople 君士坦丁堡
- Byzantine Empire 拜占庭帝國(395–1204,1261–1453) - Constantinople 君士坦丁堡
- Latin Empire 拉丁帝國(1204–1261)- Constantinople 君士坦丁堡
- Ottoman Empire 鄂圖曼帝國(1453–1922)- Constantinople 君士坦丁堡
1. Grand Bazaar
為了避開人潮,我們在伊斯坦堡的第一站就是直接到Grand Bazaar去購物掃貨。雖然我們一早就出發,但我們還是堵車就堵了一整個小時才抵達目的地,主要還是因為旅遊巴士太多了,而且伊斯坦堡最主要的景點都集中在那一帶了。修建於1461年,Grand Bazaar有至少61条室内街道和3000多間商鋪,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室內商場之一。做為遊客必到的商場,以銷售旅遊紀念品,黄金首飾,土耳其陶瓷,香料,地毯店而闻名。在這裡,遊客可以深切的體會到土耳其人對鮮艷色彩的喜愛,就如他們對甜品的狂熱,有着十分鮮明的土耳其個性。導遊給了我們一個半小時的購物時間,看似蠻足夠的,可當我們置身其中,看得眼花瞭亂,甚至有點迷路時,才發現原來遠遠不夠。不過這樣也好,時間越長、看得越多,錢也會花得更多。
2. Hagia Sophia
花夠錢了,我們就去瞻仰Hagia Sophia。Hagia Sophia, or St. Sophia,意即Church of Holy Wisdom。現為博物館,聖索菲亞大教堂是座擁有一千六百多年歴史的,即多災多難,又充滿傳奇色彩的教堂。現存的建築物是在同一地點建立的第三座教堂。自公元360年到1453年,這座教堂一直都是基督教東方正教的教堂(Eastern Orthodox Church, or Orthodox Catholic Church, 基督教的主要宗派之一)和君士坦丁堡正教會(Patriarchate of Constantinople)牧首的座堂,後在404年毀於一場暴亂之中。在同一地點重建後的第二座教堂,也在532年被毀於暴亂引起的一場大火中,現只剩下正門的大理石殘骸。而重建於同年年抄的第三座教堂則是勞師動眾的從各地採取建築材料建成的,其中包括Ephesus的The temple of Artemis的大理石石柱。難怪阿提米斯神廟現在只剩下一根柱子了,那些大理石石柱都搬來這裡了,說起來,那搬運的路程也真夠遠的,整627公里哩(有關詳情參考《煙飛煙滅》一文)。在1204年到1263年間,在拉丁帝國的佔領下,聖索菲亞大教堂成為了羅馬天主教會的主教座堂。1453年,Constantinople 君士坦丁堡(現Istanbul伊斯坦堡)被鄂圖曼帝國(Ottoman Turks)征服,随即聖索菲亞大教堂被改為清真寺。直到1931年,隨着土耳其共和國的建立,該教堂失去了其宗教意義并在1935年改為博物館。以其巨大的圓頂而著名,它被認為是一幢「改變了建築史」的拜占庭式(Byzantine architecture建築典範,并在1985年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教堂裡有着許多著名的宗教建築和擺設,如基督教的馬賽克(mosaic)畫像,供伊斯蘭教的神職人員宣講古蘭經使用的minbar等等。其中,導遊特地強調讓我們去看的有三聖像馬賽克(Deësis mosaic)。馬賽克上聖母瑪利亞及聖若翰洗者,祈求基督在最後的審判日那天憐憫人類。導遊讓我們留意馬賽克畫像中耶穌基督的眼睛,不管你人站在哪個方向哪個角落,祂都像是在看着你。
且不說那些讓人看得眼花瞭亂的歴史古物和建築設計,在這裡,真能看到這座教堂曾經的繁華和現今的頹廢,也讓我對現今的宗教紛爭深感不解。如果前人都能允許同一座建築內兩種不同的宗教共存,何以現世卻無法讓宗教和平共處呢?看來世界越先進,世人的宗教思想反而越倒退越封閉了。
3. Lunch at 長城中餐廳
走馬看花的看完Hagia Sophia時,已是下午一點,我們徒步走到附近的土耳其長城中餐廳去用餐。相較昨天的晚餐,今天的中餐差得多了,形似而神不相的,可以吃得出根本不是東方人煮的。且不說它的服務差,更甭說它那臭味外泄的廁所了,根本就是倒胃口。值得一提的倒是途中經過的五星級四季酒店,導遊說這酒店的前身是一座男性監獄,另一座本在Istanbul的女性監獄則變身為高級品牌專賣店。
4. Blue Mosque (Sultan Ahmed Mosque)
午餐後我們就參觀與Hagia Sophia相對的藍色清真寺(Blue Mosque, or Sultan Ahmed Mosque 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藍色清真寺建在君士坦丁堡大皇宮(Great Palace of Constantinople)上,與Hagia Sophia(聖索菲亞大教堂為當時伊斯坦堡最受崇敬的清真寺)及具象徵性的君士坦丁堡競技場(Hippodrome of Constantinople)相對。它的建築設計結合了鄂圖曼建築及拜占庭教堂的精粹,並加入傳統的伊斯蘭建築風格,被認為是鄂圖曼古典建築的最後一個大型清真寺典範之作。
雖是烈日當空,我們到時還是遇上長長的人龍。就如前幾天那般,進入清真寺前,所有人都得脫下鞋子,用清真寺提供的紙袋裝着。穿得較為清涼的女性,還得披蓋上一塊藍布在身上。幸好這回沒有要求我們包頭,感覺稍為輕鬆了些。這座原名蘇丹艾哈邁德的清真寺是因採用Iznik藍磁磚,透過中央圓頂窗戶陽光的照射,讓清真寺充满藍色光彩,而更廣泛的被稱為藍色清真寺。也因為這些人工藍磁磚,加上華麗的土耳其風格彩色玻璃窗,光影輝映,讓整個清真寺看起來即肅穆聖潔又美侖美奐。
5. Hippodrome of Constantinople
拜訪了藍色清真寺後,我們就到阰鄰的君士坦丁堡競技場(Hippodrome of Constantinople)去逛逛。這裡原是一個羅馬競技場,曾是拜占庭帝國京城君士坦丁堡的體育和社交中心,現在是Istanbul的蘇丹艾哈邁德廣場(Sultanahmet Meydanı or Sultan Ahmet Square)。目前這裡只剩下三座古蹟,分別是圖特摩斯三世方尖碑、蛇柱和牆柱。其中最搶眼的還是已有三千五百年歷史,但保存十分完好的圖特摩斯三世方尖碑(Obelisk of Thutmose III)。這座原是古埃及法老圖特摩斯三世的方尖碑,被拜占庭皇帝從埃及買回來,豎立在賽道內側。難怪會在這個充滿拜占庭風格的地方,突然看到一根埃及柱子,還以為又像Hagia Sophia那樣,跑到埃及去把人家的柱子搬來這裡擺放。看到埃及柱子後才會注意到不遠的那根插在地底下的青銅色螺旋柱子。它是古希臘三腳祭壇(Tripod of Plataea)的一部分,最初位於Delphi的阿波羅神廟,在公元324年被君士坦丁大帝移來這裡擺放,這還真是搬人家的。它的柱頂曾有3個蛇頭、金碗和黃金三腳祭壇,是以被稱為蛇柱(Serpent Column)。在廣場的南側,就是牆柱(Walled Obelisk)。和前二者相比之下,這又稱為君士坦丁方尖碑的牆柱顯得很破落很平凡。高32米,用石塊建造,原身覆蓋着鍍金銅牌,後來被第四次十字軍(Fourth Crusade)偷走並融化了這些鍍金銅牌,結果就只剩下現在我們所看到的一根普通不過的石柱。
6. Topkapi Palace
接下來我們到位於Hagia Sophia以北的Topkapi Palace。Topkapı Palace皇宮建築群位於Seraglio Point(薩拉基里奧角),可以俯瞰Golden Horn(金角灣)和Marmara Sea,地處山崗,為近海的最高點。Topkapı Palace作為鄂圖曼皇朝蘇丹的主要宮殿長達4個世紀,也是當時政府的所在地。自1465年至1853年一直都是鄂圖曼帝國蘇丹在城內的官邸及主要居所,全盛時期時曾住有四千多人,簡直就是城中之城。作為鄂圖曼帝國時期皇宮的表率,這座皇宮當然也被列入為世界遺產之一。
Church of Hagia Irene | The Gate of Salutation |
Topkapi Palace的第一道門是帝王之門(The Imperial Gate, or Gate of the Sultan),這不算寬宏的石制拱門中間是高大呈圓頂的通道,頂部刻有金箔的奧斯曼文字,包含蘇丹的圖拉及古蘭經的經文。通過帝王之門後便是第一庭院,也就是御花園,又稱禁衛軍庭院(Court of the Janissaries or the Parade Court)。走在長長的麥斯大道上(Byzantine processional Mese avenue 帝王進出的通道),烈日當空的,走得有夠累人的。在第一庭園的盡頭是崇敬門(Gate of Salutation),亦稱中門,這裡就得買票方能進入第二庭園。過去只有蘇丹可以騎馬進入,其他人都得脫帽下馬,向大門行禮才可以進入,這點跟進入古代中國的皇宮很像。崇敬門後便是第二庭院,又稱底萬廣場(Divan Square),這裡以往是遍佈孔雀和瞪羚的公園,是聚集群臣的地方。穿過第二庭院之後,便是吉兆之門(Gate of Felicity),第三庭院(內宮)的入口,外宮的界限。導遊把我們帶到這裡就讓我們自由活動,要我們自己去看。大概是看到我們對那些一大堆的鄂圖曼、拜占庭歷史、蘇丹之類的興趣缺缺,知道我們都沒有聽進耳裡,也沒趣解說了。
這倒也是的,我的確是被那一大堆的歷史搞到頭昏眼花了,聽了也不懂,就只會拍照。我們稍為休息了一會便到處走走看看,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在這裡發現一棵空心大樹,這樹木遭到真菌侵襲,經歷多個世紀以後,樹幹已中空,卻依然屹立不倒。對於那些寶物衣飾等的,我們是沒有興趣也不懂得欣賞的,所以只随意走了一圈看了一點便放棄了。主要是因看這些收藏品得排隊,而且室內相當的悶熱,又不能拍照,所以還是算了。然後我們跑到陽台上觀賞博斯普魯斯海峽全景及對岸的亞洲,海景是於我來說是怎拍都不厭。


拍完海景後我們隨意的到處走走,就這樣糊里糊塗的走到了托卡比皇宮最深處的第四庭院,也隨意的逛了逛用於宗教靜修的埃里溫宮(Yerevan Kiosk)和割禮殿(Circumcision Room)。割禮是伊斯蘭傳統的通過儀禮,割禮殿的內外都以稀有的再造磚塊堆砌,這些瑰麗又充滿鄂圖曼風情的藍色拼花磁磚,讓整個割禮殿有種異樣的美麗。
7. Dinner (Okyanus Fish Restaurant)
在我們把在Topkapi Palace的時間花完,跟着導遊走出去後,才發現原來我們是團中少數耐心的在裡面逛的人,其他人都在第一庭園外等着聚集了。看完Topkapi Palace,我們也累壞了,是晚餐時間了。晚餐是在Okyanus Fish Restaurant吃的,位於以著名fish restaurant多的Kumkapı,鄰近Marmara Sea。晚餐的主菜是茄汁蒸魚。
Our Meze starter ....my favorite was the anchovies
![]() | ![]() |
Main course 茄汁蒸魚,味道....淡如水。

8. Fish Market Bath (Balik Hali Hamami)
晚餐過後我們徒步到海岸旁的漁市場去參觀。這裡的海鮮都是活鮮在Marmara Sea捕獲的,顧客如果有需要,商家還可以幫你煮好上桌讓你馬上嘗鮮。有點像悉尼的Fish Market那樣,只是規模較小,而且遊客也不多。
我們回程時遇上下班時間,小塞了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正好遇上夕陽西下的Marmara Sea,很漂亮。可惜,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黄昏,這已是我們在土耳其的最後一天行程了。

其他照片請看這裡(建議用桌上電腦desktop PC看)
Day 7: 2012-09-20

延伸閱讀:我的土耳其印象
- Day 1: 2012-09-14 星月之旅
- Day 2: 2012-09-15 迷失在突厥國度
- Day 3: 2012-09-16 飛越千山萬水
- Living in Turkey: 夢開始的地方。
- Day 4 Part 1: 2012-09-17煙飛煙滅
- Day 4 Part 2: 2012-09-17失落的古城
- Day 5: 2012-09-18 路過蜻蜓
- Day 6: 2012-09-19 曾經滄海
- Day 7: 2012-09-20 美麗與哀愁
延伸閱讀:
- 伊斯坦堡——魂牽夢縈的城上之城
- 深入的參觀Grand Bazaar @Grand Bazaar 360
- Hagia Sophia - photos @sacred-destinations.com
- Blue Mosque - photos @sacred-destinations.com
- 充滿鄂圖曼風情的托卡比皇宮 (Topkapi Palace)
- 深入的參觀 Topkapi PalaceTopkapi Palace Official website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